第487章 计生用品(1 / 2)

他们今天吃的饺子有纯鲜肉馅的,也有猪肉大白菜馅的,还有大葱猪肉馅的。

虽然种类看起来不是特别的多,但这已经是他们动用身边所有的食材,想尽办法做出来的了,江雪觉得已经非常不错了。

这一个冬至,是江雪和顾进钰结婚之后过的第一个节日,他们俩心中都还是挺重视的。

所以今天用的猪后腿肉,是前几天顾进钰和高阳,特意去县城的黑市上找王明华买到的。

前两天刚好到公社赶集的时间,又恰逢要过冬至了。

所以大队上一般的社员们,都是坐着牛车去公社排队买猪肉的。

不过顾进钰和高阳没准备去公社买,他们每次需要买的猪肉量都很大,而且他还得去找王明华买其他的东西呢。

再加上他们俩手里又都不缺钱,所以就不打算和社员们去公社那边,争抢那价格低廉、且供应的肉量又少的猪肉了。

另外还有一件事情,那就是顾进钰一直惦记着要给江雪做药膳,好好的补补身体的事情。

不过之前的时候,王明华那么一直没找到他想要的药材,所以江雪一直没吃到他做的药膳。

不过这一次去县城,他也不是全无收获的。

至少一般的红枣和枸杞这两样东西,他都买到了一些带回来。

另外王明华还特意给他留了一些,党参和玉竹,看起来份量都不少。

顾进钰觉得这些材料,应该够他们用上一段时间的了,剩下他需要的其他食材,则是拜托王明华继续帮他寻找着。

其实当他看见这几样食材的时候,顾进钰的眼睛“唰”的就亮了起来。

因为他已经想好了,一道既贴合这些食材,然后又特别适应季节的硬菜做法了。

那就是从前他听到父亲的战友们,在一块儿聚餐聊天的时候说过的,“甜母鸡汤”。

如果他没记错的话,这道菜应该是福省那边的吃法。

他以前听一些叔叔婶婶们说过,他们冬至的时候正好会吃这道菜。

所以顾进钰又想着,今天他刚好搞到了能做这些汤的食材。

那么等一会回到大队上去了,他就去找老乡预订上两只的老母鸡。

留着等到冬至的那一天,他一定要做出来,和小雪还有高阳以及小白草,这些在他身边的家人们,一起好好的品尝一下。

他一定要看一看这道菜,是不是真的如同,那些叔叔婶婶们说的那样好吃。

上午吃过了一顿久违的饺子之后,顾进钰就开始着手给江雪炖鸡汤喝了。

因为这一次他手里正好有药材,所以在这整个过程中,顾进钰都还是挺谨慎的。

他记得党参是常用的补气中药,有健脾益肺、养血生津的功效;而玉竹能养阴润燥、生津止渴的作用;

枸杞是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的良药;红枣则是有着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的作用。

顾进钰从他脑海中找到了,从前特意记下来的药膳方子,他严谨的遵守每一种药材的用量,争取每一步都贴合方子不出错。

他记得做这道甜母鸡汤,要选取两只两斤到三斤重的母鸡。

然后准备红枣二十到三十颗、枸杞一大把、党参两到三根、玉竹适量、姜片,葱段和冰糖还有适量的食用盐。

顾进钰指挥着高阳从鸡圈里面,将前几天买回来养在里面,的两只老母鸡抓住鸡脚提出来。

江雪已经在院里放好了一张黑色的板凳,还有两个加了盐巴的大瓷碗了。

等到弯腰在磨刀石上面,磨好了菜刀的顾进钰,从大水缸里面舀了清水,冲洗干净菜刀之后。

他就提着菜刀走了过来,然后先从高阳的手里抓了一只鸡,利索的抹了鸡脖子之后。

他又提着鸡脚提的高高的,将母鸡倒立下来,等到喉管里面的鲜血,都流到了瓷碗里面去了之后,他就将母鸡塞到了装满烫水的木桶里去。

江雪就站在旁边拿着一根棍子,她将含有应激反应在木桶里面,不断挣扎的母鸡又给按了回去,争取让滚烫的热水,浸泡到母鸡身体的每一个角落。

这样一会拔鸡毛的时候,就会方便拔出来一点,不至于有一小节拔不出来,断在母鸡身体里面。

顾进钰和高阳又再次重复了先前的动作,第二只老母鸡也抹好了脖子倒尽了鸡血,提溜到了另一个木桶里面去了。

这个时候,他们俩就开始蹲在木桶边上来,在拔鸡身上的毛了。

江雪则是先把装鸡血的两个瓷碗,端着放到了堂屋里的灶台上去。

然后她又走出来舀了一盆水,走到了刚才放碗的小板凳边上去。

她将刚才接血的时候,被溅到鸡血的板凳,仔细的冲洗干净了。

顾进钰和高阳蹲在地上,仔细地将两只母鸡身上的细绒毛,都给拔干净了之后。

又借着江雪提着木桶兑出来的热水,把这两只母鸡都给冲洗干净了。

之后就是顾进钰的主战场了,高阳是帮不上他的什么忙了,不过只要他在家里就闲不下来,这会儿他接手了江雪烧灶的工作。

江雪现在连烧火的不需要做了,她只需要坐着烤火,顺便再等着吃饭就行了。

站在灶台边上的顾进钰,将洗菜盆里装着的两只母鸡,依次切成了均匀的小块。

然后他又把鸡块都放入了铁锅中去,又让高阳站起来,往铁锅里面加入了两瓢冷水,这水要没过鸡块。

最新小说: 什么!情敌竟是我自己? 武侠:开局爆料段誉身世 恶雌腰软超能逃,五个兽夫追疯了 冷血首席的第八个老婆 谢谢你请再也不要联系 唯神:重启之灾 穿成寡妇强势和离,逗比系统一路疯批开挂 火影:美琴,纲手一个都不放 知否重生之卫小娘逆天改命 崩坏:异乡之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