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长风和张云鹤紧紧盯着墙壁上那些闪烁的文字,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思索。文字如同跳动的火焰,在昏暗的书院内闪烁不定,仿佛在无声地催促着他们尽快解开谜题。然而,这谜题却如一团乱麻,毫无头绪可寻。此时,朗朗的读书声仍在耳边回荡,仿佛是时间的回音,催促着他们不能停歇。
张云鹤率先打破了沉默,他微微皱着眉,眼神中透着一丝急切:“师弟,这谜题或许藏在这书院的某个角落,我们分开找找看,也许能发现什么。”李长风点了点头,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,两人随即分头行动。
李长风小心翼翼地在教室里走动,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仔细观察着每一张桌椅。他的手指轻轻摩挲过桌面,试图寻找一些特殊的标记或提示。终于,在一张破旧的课桌上,他发现了一道浅浅的刻痕。刻痕组成了一个奇怪的符号,似曾相识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。他蹲下身子,仔细端详着这个符号,眉头紧锁,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。
与此同时,张云鹤在讲台附近发现了一本掉落的古籍。古籍的封皮已经破损不堪,书页泛黄,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。张云鹤小心翼翼地翻开古籍,他的眼神随着文字的流动而逐渐变得凝重。古籍中记载着一些关于书院历史的片段,其中提到了一场神秘的学术纷争,这场纷争似乎与书院的衰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“师弟,你过来看这个。”张云鹤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,他抬起头,眼神中闪烁着光芒。李长风闻声立刻走了过来,两人凑在一起,仔细阅读古籍上的内容。
根据记载,多年前,书院的两位顶尖学者,一位主张“知行合一”,另一位倡导“格物致知”。两种学术观点本就存在分歧,后来不知为何矛盾激化,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。这场争论逐渐蔓延到整个书院,学生们也分成两派,各执一词,最终导致书院内部四分五裂,一蹶不振。
“看来这场学术纷争就是解开谜题的关键。”李长风沉声道,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思索,“但这与墙壁上的提示以及我们要找的真相有什么联系呢?”
两人陷入了沉默,空气似乎都凝固了。突然,李长风灵机一动,他的眼睛一亮:“师兄,我们在课桌上发现的那个符号,会不会是其中一位学者留下的特殊标记?或许我们能通过这个符号找到更多线索。”
张云鹤点了点头,眼神中闪过一丝赞同:“有道理,我们不妨从这个符号入手。”
于是,他们决定以这个符号为突破口,在书院内展开更深入的搜索。他们从教室来到藏书阁,藏书阁内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架,书籍堆积如山,仿佛是一座知识的迷宫。李长风和张云鹤开始一本本地翻阅书籍,寻找与符号相关的信息。
在一个偏僻的书架角落,李长风的目光被一本布满灰尘的书籍吸引。他小心翼翼地拿起这本书,发现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他们在课桌上看到的符号。他的心跳加速,兴奋地翻开书籍,里面记载着主张“知行合一”的学者的一些未公开的研究和观点。
在书籍的最后几页,他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图表和注释。李长风和张云鹤凑在一起,仔细研究着这些内容。经过一番讨论,他们发现这些图表似乎指向书院的后山。注释中提到,在后山的一个隐秘之处,藏着能平息这场纷争的关键物品。
“师兄,我们去后山看看!”李长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,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。
两人迅速离开藏书阁,朝着书院后山走去。后山树木繁茂,郁郁葱葱,仿佛是一片未被触及的秘境。他们沿着一条狭窄的小径前行,周围时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声,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,形成斑驳的光影,仿佛在为他们指引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