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普端坐在蒲团之上,双目微闭,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这段佛缘往事。
小普听闻,那时,伟大的世尊释迦牟尼,正驻锡于劫比罗城那片静谧而神圣的多根树园。园中,繁茂的枝叶交织成一片翠绿的华盖,阳光透过叶间缝隙,洒下细碎的光影。世尊周身被祥和的气息萦绕,他的身旁,汇聚着众多的大比丘。这些大比丘,皆是已受具足戒的男性僧人,他们身着朴素的僧袍,面容沉静而庄重。他们从四方赶来,一心追随世尊,聆听教诲,人数之多,仿若繁星,难以计数。
世尊释迦牟尼有个弟弟,名为难陀。难陀的身形卓然出众,他的身体宛如被阳光淬炼过的纯金,散发着熠熠华光,举手投足间,都似有光辉流转。他的身上,具足了三十种殊胜的福相,每一种福相,都彰显着他独特的气质与不凡。然而,与世尊相比,他的身高略逊一筹,仅仅比佛陀矮了四指的高度。
难陀的妻子,名叫孙陀罗。她的出现,仿若尘世中绽放的一朵绝世奇花,容貌仪态端庄秀丽到了极致,在这世间,实在是极为罕见。她的肌肤如羊脂玉般温润细腻,双眸恰似澄澈的秋水,顾盼间,流露出动人的神采。她的身姿轻盈优雅,每一步的迈出,都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。她身上散发的光彩超凡绝伦,那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魅力,让人见之,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欢喜与赞叹。
难陀对孙陀罗的爱恋,浓烈而深沉。他的眼中,仿佛只有孙陀罗一人的身影。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,还是夜晚的繁星布满夜空,他都紧紧地陪伴在孙陀罗身旁,片刻都不舍得与之分离。他沉醉在这份爱恋之情中,无法自拔,甚至在某个静谧的夜晚,对着满天星辰,郑重地发誓,要与孙陀罗相伴一生,不离不弃,共度每一个朝朝暮暮。
世尊以其超凡入圣的智慧,遍观世间万物,洞察众生的机缘。他敏锐地察觉到,度化难陀的时机已然成熟。那是一个寻常却又注定不平凡的早晨,柔和的晨光刚刚照亮大地,世尊缓缓起身,神情平静而祥和。他庄重地穿好那件象征着慈悲与智慧的法衣,每一个动作都沉稳而有序。随后,他手持钵盂,那钵盂在晨光中闪烁着古朴的光泽。世尊身旁,是恭敬相随的阿难陀长老。阿难陀长老面容清秀,眼神中透着对世尊的敬仰与忠诚。他作为侍者,紧紧跟随着世尊,一同向着城中走去,准备开始乞食。
乞食的路途上,世尊步伐沉稳,所到之处,皆有一股宁静的气息弥漫开来。不知不觉间,世尊来到了难陀的家门口。他停下脚步,静静地伫立在门前。此时,世尊凭借着那无尽的大悲愿力,周身突然放射出璀璨夺目的金色光芒。这光芒如同一轮新生的太阳,耀眼而温暖。在这光芒的普照之下,难陀的整个宅院都被染成了金色,仿佛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。宅院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,都在这光芒中变得熠熠生辉,如梦如幻。
小普静坐在蒲团上,目光专注地望着前方,心中满是对佛法的虔诚与探寻,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这段佛理讲述。
小普听闻,彼时世尊于逝多林驻留的时光并不长久。那逝多林,树木郁郁葱葱,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,似在轻声诉说着佛法的奥秘。世尊心怀对众生的无尽慈悲,时刻洞察着世间的机缘,深知应根据众生各自的缘分去度化他们。于是,世尊决定带领诸位弟子踏上前往占波国的旅程。
世尊的一众弟子,身着朴素的僧袍,眼神中透着对世尊的追随与敬仰。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,步伐沉稳地跟在世尊身后。一路上,他们或低声交流佛法感悟,或默默沉思,身上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。最终,他们抵达了占波国,并在风景秀丽的揭伽池边安顿下来。揭伽池的水面波光粼粼,清澈见底,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远处的山峦,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。
与此同时,难陀和五百位比丘也紧紧跟随着佛陀的脚步,来到了世尊所在之处。难陀的眼神中,既有对兄长世尊的敬重,又带着一丝对世间情感的眷恋,那是他尚未完全超脱的羁绊。而五百比丘们,个个神情庄重,他们的修行之路,因世尊的指引而更加坚定。
就在众人齐聚之时,世尊温和地看向难陀,开口说道。小普仿佛能亲眼看到世尊那慈悲的面容,和他眼中蕴含的无尽智慧。“难陀,你如今可曾知晓?世间众生,若想入胎受生,须得因缘具足才行。倘若因缘不具足,便无法获得身体而来到这世间。那究竟什么是入胎的因缘呢?”世尊的声音沉稳而有力,在空气中缓缓回荡,“便是父母生起爱染之心,此时中阴身便会出现,寻觅受生的所在。然而,这中阴身在欲要受胎之际,会先产生两种颠倒的心思。其一,是对母亲生出爱念,却对父亲起了瞋恨之心;其二,则是对父亲产生爱念,转而对母亲心生瞋恨。若是对母亲有爱念,对父亲生瞋恨,如此便会成为女胎;反之,对父亲有爱念,对母亲生瞋恨,就会成为男胎。”
小普听着这番佛理,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。他细细思索着世尊的话语,努力领会其中深意,渴望能从这深奥的佛法中,寻得解脱世间烦恼的真谛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