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,赵琳的好友谢长今,要长她八岁有余,吃过的盐,端过的饭,走过的路,都要比赵琳多八年。
赵琳奉行听人劝,吃饱饭,于是放下了这个心结。
但对于赵仪芳这个姑母的心结,赵琳真是一辈子也不能忘。
赵琳没有当场报仇,那都是因为赵仪芳沾了是长辈的光,还有赵琳的姑父是个好人,赵琳不想让他为难。
经过那次和好友谈心,赵琳也算想明白了,人与人相交,不过就是图个好,觉得好就说句话,觉得不好就少废话。
无论是曹姑父,还是她祖父,都对他们兄弟姐妹很好,还曾多次维护,这是来自长辈的疼爱,没有一分作假,她应该想的是报答,而不是纠结长辈的私事。
反观赵仪芳,才应该是那个让赵琳想方设法,报仇和断亲的人。
想当初,赵仪芳仗着自己嫁了个好人家,不仅回娘家的时候更加耀武扬威,还比以往更加欺负人。
若是平时没出嫁的时候也就算了,那还有赵琳的祖父赵老太爷能管一管,可如今赵仪芳嫁了人,哪还能让赵老太爷随便训斥,那不等于落了亲家的面子吗。
就这样,赵琳兄弟姐妹不停的忍。
但这样还不够,赵琳的父亲赵老爷有三房妾室,其中有一房,是赵琳的祖母赵老太夫人塞进来的,是她的娘家侄女,姓梅的。
赵老太夫人十分偏爱这一房妾室,因为当初就是想要她做儿媳妇的,但奈何赵老爷进京时有了心上人,就是赵琳的母亲赵夫人,西北威远将军的妹妹祝从知。
赵老太夫人一开始不同意,因为她有了做儿媳的人选,可架不住赵老太爷拍板钉钉,最后也只能点了头。
赵老太夫人虽然没有拗得过丈夫,也没有拗得过儿子,但却可以为难儿媳妇。
于是,赵老爷和赵夫人成婚没两年,赵老太夫人的娘家侄女,就被赵老太夫人接过来,成了赵老爷的第一房妾。
因着赵老太爷也知道,自己的结发老妻不是个贤妻,所以深知她那个娘家侄女也肯定不是个良人,便明里暗里的护着赵夫人。
可即便是有赵老太爷护着,又有赵老爷自己挡着,赵老爷和赵夫人之间,还是多了两房姨娘,一个是落难的白姨娘,一个是族里的孤女赵姨娘。
白姨娘和赵姨娘倒不是说有多本分,实在是因为有梅姨娘在,衬得她们两人十分老实安分,哪怕是两人坐山观虎斗,也显得没那么过分。
梅姨娘仗着有赵老太夫人,和赵仪芳这个姑奶奶撑腰,天天和赵夫人打擂台。
而赵夫人每天都会被婆母刁难,到赵老太夫人那里站规矩事小,应付时不时回娘家的跋扈小姑,还有和赵老爷日渐离心的埋怨,争吵,那才是大事。
想当初,赵老太爷不同意赵老爷娶梅姨娘为妻,就是不想霍霍了孙子这一辈的前程,没想到,兜兜转转,竟还是让梅姨娘进了他们赵家的门。
赵老太爷致力于修补儿子和儿媳的感情,想让他们夫妻和睦,家庭兴旺。